别扯什么“互联网思维”,安全才是汽车的底线!
作者:山鸟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9 23:12:04 阅读量:4196

中国汽车,输不起一场关于安全的“妥协”

近日,莲花汽车CEO冯擎峰的一席话在汽车圈掀起轩然大波。他直言:“讨论车规是历史的倒退,是对中国汽车人的侮辱!”这番看似激烈的言辞,却戳中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当部分车企高管公开谈论要把汽车做成“两年一换的快消品”,当“互联网思维”成为降低硬件标准的借口,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制造汽车的初心?

车规,是汽车工业的生命线,不是选择题

别扯什么“互联网思维”,安全才是汽车的底线!-1

车规级标准,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零配件要能在零下40度到零上85度的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它意味着设计寿命至少要达到15年或20万公里;它意味着故障率必须控制在百万分之一的级别——这些在消费电子领域看似苛刻的要求,对汽车而言只是底线。

因为车上承载的是生命,不是数据。

“快消品”思维,是汽车行业危险的歧路

把汽车等同于手机,期待消费者像换手机一样频繁换车,这不现实。

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314元,汽车对绝大多数家庭而言,仍是需要多年积蓄才能购买的重要资产。同时,汽车是在公共空间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关乎每一个道路参与者的生命。

软件可以迭代升级,硬件安全必须“预埋”。车机卡顿可以重启,智能系统失灵可以修复,但刹车、转向、气囊这些关键系统一旦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汽车,输不起“安全”这场战役

中国汽车工业跋涉数十年,刚刚在燃油车领域追赶至半程,又在新能源赛道上获得换道超车的机会。正是树立品牌、建立信任的关键时刻。

如果为了所谓的“创新速度”而降低安全标准,如果为了营销话术而模糊安全底线,我们输掉的不仅是一场商战,更是整个行业赖以生存的信任基础。

坚守底线,才是真正的创新

真正的创新,不是在安全上做减法,而是在体验上做加法。

不是在标准上妥协,而是在技术上突破。不是把车规当作绊脚石,而是将其视为守护神。

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需要互联网思维的活力,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坚守。软件定义汽车的未来固然令人向往,但硬件守护安全的底线不容挑战。

因为,当我们的家人坐在车里,当我们的车辆行驶在公共道路上,能给我们带来真正安全保障的,从来不是炫酷的智能功能,而是那些经过千锤百炼、符合最高车规标准的硬件基础。

别让历史的进步,成为安全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