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也开始玩“小号”了?其实他们玩得越溜,对你越有利
作者:山鸟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1 08:27:07 阅读量:2428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认车的能力开始跟不上造车的速度。三年前,路上十辆车里有九辆还能被大多数人叫出名字。现在,当那些外形像科幻电影里的飞船、名字陌生到读不顺口、车标像新潮艺术品的“新面孔”以空前频率出现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家的车?这种被车型速度甩在后面的感觉,不是偶然,而是整个行业在用新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

回头看汽车发展史就明白缘由。单一品牌很难照顾到所有人的审美和需求。宝马集团旗下有我们熟悉的蓝白圆标,也有个性十足的MINI,还有极尽奢华的劳斯莱斯。把MINI换成宝马标,英伦小车的轻快和俏皮会丢失;给劳斯莱斯贴上宝马标,豪华那种与生俱来的气场也会受影响。同样的道理在通用身上更直观。雪佛兰在亲民市场站位明显,别克在商务人群里更受欢迎,凯迪拉克则承担起旗舰豪华的角色。不同的标识不是简单的标签,而是对不同消费群体发出的身份邀请函,告诉他们这辆车懂他们的一部分生活。

把这个规律放到正在变化的中国车市,会发现一种清晰的转型逻辑。过去有些车企把资源都聚焦在一个名字下,产品设计和市场诉求偏向大众化,结果是一款车要同时承担多种用途,最终让消费者不得不在多个功能之间做出妥协。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用多个品牌去覆盖细分群体。以东风为例,它在旗下推出的不同品牌上用了明确的审美语言:岚图用一种含蓄和雅致的气质去吸引追求生活美学的城市精英;猛士科技以“M”形铠甲式标识拉近与越野爱好者的距离,表达不愿被规则束缚的态度;奕派在标识和视觉上强调科技感,直面年轻消费群体对智能出行的期待。这些标识和名字不是随意堆砌的装饰,而是车企为不同人群量身设计的交流方式。

车企也开始玩“小号”了?其实他们玩得越溜,对你越有利-1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分层并非抽象的变化,而是切实可感的便利。多品牌策略要求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更细的使用场景和更明确的价值诉求上。购买时,用户不再只能在一款试图满足所有人的车上做妥协,而可以根据日常出行、审美偏好、对科技的接受度以及对身份的表达来挑选更契合的一款。市场上出现的那些陌生名字和新颖车标,不是为了制造混淆,而是在为不同的生活方式寻找对应的载体。车企要想把某个品牌运作成功,必须研究目标群体的出行习惯、消费偏向和精神标签,这种细致的经营方式恰恰是成熟品牌用于构建长期信任的手段。

对行业而言,能同时管理好多个品牌的能力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背后涉及产品开发、渠道策略、售后服务与品牌传播的分工和协同。一个厂商在不同品牌上采用不同的设计语言和价格带,意味着它在产品矩阵上有更多的试错空间,也更能把握细分市场的边界。消费者因而得到更多可选项,车企也能通过更精准的定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市场不会再只认一个名字,而是会按照需求给出回应,品牌之间的差异化让每一次选择变得更有依据。

车企也开始玩“小号”了?其实他们玩得越溜,对你越有利-2

回到起点,那种对车的识别力被快速增加的车型所牵制的感觉,其实反映的是市场结构的重塑。街头出现的每一个“新面孔”都带着明确的目标人群,它们试图用不同的身份符号与特定人群建立联系。从单一标签向多品牌并行演进,不再是简单复制,而是用更多样的方式回应多样的需求。曾经能够点出绝大多数车型名字的情形,正被这场以品牌为工具的细分潮流所替代。

车企也开始玩“小号”了?其实他们玩得越溜,对你越有利-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