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百万专属” 到 “20 万标配”,谁在打破智驾的 “价格壁垒”?
去年还在羡慕特斯拉、蔚来车主 “双手离开方向盘” 的朋友,今年终于不用再等了,比亚迪宋 PLUS EV、吉利银河 L7、长安 UNI-V iDD…… 这些定价 15-20 万的车型,最近陆续官宣搭载 “城市 NOA” 功能,也就是说:早高峰堵车时自动跟车、过路口时识别红绿灯、遇到加塞车自动避让,这些以前只有百万级豪车才有的 “黑科技”,现在花 20 万就能拥有。
这不是个别车企的 “营销噱头”,而是整个行业的 “集体行动”—— 据 2025 年 Q3 数据,高速 NOA 已普及到 15 万元以下车型,城市 NOA 向 20 万元级渗透的速度,比行业预测快了整整 1 年。智驾 “平权元年”,真的来了。
一、先搞懂:20 万以下的 “城市 NOA”,到底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很多人对 “智驾” 的印象还停留在 “高速上自动开”,但城市 NOA 才是真正解决 “通勤痛点” 的关键 —— 毕竟大部分人每天开车,最难的不是跑高速,而是 “市区堵车 + 复杂路口”。
以 18.98 万起售的比亚迪宋 PLUS EV 为例,它的城市 NOA 能做到这些:

1. 堵车不用踩油门刹车:早高峰在环路跟车,系统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前车慢它就慢,前车走它就走,不用频繁切换 “油门 - 刹车”;

2. 路口 “认路” 比老司机还准:遇到没有标线的小区门口、带右转待转区的路口,能精准识别车道,不会像新手一样 “压线”;
3. 应对突发状况不慌:如果旁边车道的车突然加塞,系统会提前 1.5 秒识别并减速,比人类反应快 0.8 秒;
4. 自动找车位更省心:到商场停车场后,能自动识别空余车位,甚至帮你完成 “侧方停车”“倒车入库”,不用再下车看距离。

更关键的是 “成本”—— 以前想装一套能覆盖市区的智驾系统,得额外花 3-5 万选装,现在 20 万以内的车型,直接把城市 NOA 当成 “基础配置”,不用加钱就能用。
宋L EV最低售价:17.98万起最高降价:2.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92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6.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12.98万起 | 12辆二、为什么是现在?3 股力量推着智驾 “往下走”智驾能快速下放到 20 万以下市场,不是偶然,而是 “技术、供应链、车企竞争” 三方合力的结果:
1. 华为、地平线们 “把芯片价格打下来了”智驾的核心是 “大脑”(芯片)和 “眼睛”(传感器),以前一套智驾硬件(4 颗激光雷达 + 8 颗摄像头 + 高算力芯片)成本要 3 万元,现在随着华为 MDC 210、地平线征程 6 芯片量产,硬件成本直接砍到 1.2 万元 —— 成本降了,车企才敢把智驾装到低价车型上。
比如华为 ADS 累计搭载已超 50 万套,规模上去后,单套系统成本比 2023 年降了 40%,这也是为什么 18 万的问界 M5 智驾版,能用上和 30 万 M7 一样的智驾系统。
问界M8最低售价:35.98万起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5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2.5万车友热议二手车38.80万起 | 7辆2. 车企 “卷配置”:不装智驾,根本卖不动2025 年新能源渗透率已超 50%,消费者买车不再只看 “续航”,而是比 “谁的智驾更实用”。
比亚迪汉、理想 L 系列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核心原因之一就是 “OTA 升级频次高”——2025 年 Q3 全行业 OTA 升级的 3690 项功能里,智能驾驶相关占比达 38%,居所有功能首位。
现在 15-20 万级市场,如果你家车型没有城市 NOA,销售顾问都不好意思跟客户介绍;反之,像吉利银河 L7 刚上市就官宣 “免费升级城市 NOA”,订单量直接暴涨 200%。
3. 政策 “托底”:L3 商用试点打开空间2025 年华为 ADS 4.0 启动 L3 商用试点,意味着在特定路段(比如封闭环路),智驾系统出了问题,责任由车企承担,而不是车主 —— 这不仅打消了用户的 “安全顾虑”,也让车企更敢在低价车型上投入智驾技术。
比如深圳已经明确:搭载 L3 级智驾的车型,可享受早晚高峰不限行政策,这对 20 万级家用车用户来说,吸引力远比 “多 100 公里续航” 更大。
三、争议与疑问:20 万的城市 NOA,真的好用吗?智驾 “平权” 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担心:低价车型的智驾,会不会是 “减配版”?
疑问 1:传感器少了,会不会不安全?以前百万豪车装 6 颗激光雷达,现在 20 万车型大多装 2 颗,是不是 “偷工减料”?
其实不是 —— 随着算法升级,现在 2 颗激光雷达 + 高清摄像头的组合,识别距离能达到 200 米,比以前 6 颗雷达的老系统还精准。比如长安 UNI-V iDD,只用 2 颗激光雷达,城市 NOA 的 “路口通过率” 就达到 92%,和 30 万的小鹏 G6 基本持平。
疑问 2:谁能成为智驾界的 “宁德时代”?就像新能源电池领域有宁德时代一样,智驾供应链也在 “抢老大”—— 目前地平线、华为、德赛西威是三大热门选手:
• 华为 ADS:绑定问界、比亚迪,优势是 “软硬件一体化”,系统响应快;
• 地平线:给吉利、长安供货,优势是 “性价比高”,芯片价格比华为低 20%;
• 德赛西威:背靠大众、丰田,优势是 “适配传统车企”,但进度比前两者慢。
未来谁能胜出,不仅决定车企的智驾成本,更会影响 20 万以下车型的智驾体验。
结尾:智驾平权,不是 “终点” 而是 “起点”当 20 万以下车型能轻松拥有城市 NOA 时,我们真正该期待的,不是 “更便宜的智驾”,而是 “更实用的智驾”—— 比如明年华为 ADS 5.0 计划实现 “无图化城市 NOA”(不用提前下载地图,陌生路段也能开),比亚迪则在研发 “自动找充电桩 + 自动充电” 的全场景功能。
对普通人来说,智驾 “平权” 的意义,从来不是 “炫技”,而是 “解放双手”:不用再因为堵车而烦躁,不用再因为停车难而头疼,让开车从 “负担” 变成 “享受”。
下次再选车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款车有城市 NOA 吗?”—— 毕竟现在 20 万的预算,已经能买到以前百万豪车的体验了,何必再委屈自己?
Copyright © 2025 山鸟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