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组织完成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热议,其中“乘用车每次启动后,默认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少于5秒”的要求,让曾以“5秒级加速”为卖点的某车企的宣传标签将成历史,这一规范无疑为汽车行业安全发展注入强心剂,值得点赞。
当前汽车市场广告吹牛乱象根植市场,部分车企为博眼球,违背物理常识虚构参数,宣称“时速200公里瞬间刹停”,实则该时速刹停需百米以上距离;有的在碰撞测试视频中刻意造假,让家用车“撞飞”八吨重卡车,误导消费者对安全性能的认知;还有品牌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能领航”,或在加速数据后标注“不含起步时间”的小字免责,这些行为均违反《广告法》中真实宣传的基本原则。
从技术层面看,百公里加速默认不低于5秒完全具备可行性。车企可通过软件调校限制初始动力输出,同时保留运动模式供用户后续手动解锁,既不影响车辆核心性能,又能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安全缓冲。从安全角度而言,过快加速易导致重心后移、操控稳定性下降,且会激发危险驾驶行为,增加制动距离和事故风险。数据显示,驾校教练车及多数燃油车的加速时长均大于5秒,这种加速度更符合大众驾驶习惯,能有效减少误操作引发的失控事故。
此次公安部的规范堪称及时雨,既整治了广告虚假宣传的行业顽疾,又从源头防范了交通安全隐患。它引导车企从“拼速度”转向“重安全”,让营销回归产品本质,也让消费者摆脱虚假宣传的误导。期待这一国标早日正式实施,推动汽车行业在安全与性能之间找到平衡,让道路出行更有保障。为这样直击痛点、守护民生的监管规范,由衷点赞!


Copyright © 2025 山鸟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