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打脸“我们”的时候,可能快到了
作者:山鸟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22 15:19:06 阅读量:9183

舆论风暴中,小米汽车正悄然接近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转折点。

“过去42天,是我创办小米14年来最艰难的一段日子。”2025年5月10日凌晨,雷军在微博写下了这样沉重的感慨。

小米汽车打脸“我们”的时候,可能快到了-1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小米汽车陷入舆论漩涡难以自拔时,这家造车新势力正在默默准备一场出其不意的反击

从成都那台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燃烧殆尽开始,小米和雷军在互联网上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官媒下场批评、安全隐患质疑、“黑公关”讨论层出不穷。

小米汽车打脸“我们”的时候,可能快到了-2

但在舆论的阴影下,小米汽车的盈利能力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提升,可能很快将刷新行业认知。

01 阴影下的增长:舆论风暴中的小米

小米汽车打脸“我们”的时候,可能快到了-3

2025年对小米汽车而言堪称冰火两重天。一方面,SU7和YU7创下锁单纪录,品牌影响力指数空降亚军。

另一方面,安全事故、功能争议与用户维权接踵而至。成都小米SU7交通事故后,车辆碰撞后起火致驾驶员遇难,将小米汽车推至舆论悬崖边缘。

更让用户不满的是,小米通过OTA更新限制车辆马力输出,原本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被锁定。同时,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车主实测发现宣称的导流功能与实际效果不符。

超过300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一位准车主愤慨表示:“小米,你们对得起我们这些车主的信任吗?”

02 逆袭信号:盈利能力即将显现

就在这一片质疑声中,小米汽车的回击筹码正在积累。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小米汽车业务预计第三到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花旗发布研报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电动车营运利润将扭亏,实现盈利7.22亿元;华泰证券也给出了类似预测,认为小米汽车业务在三季度有望扭亏为盈,盈利可能达到10亿元。

这一预测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营收为206亿元,同比提升230.3%,同时经营亏损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进一步收窄至3亿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小米汽车第二季度的毛利率高达26.4%。作为参考,零跑汽车和赛力斯的2025年中报告显示,两家车企的毛利率分别为14.1%和28.9%。

03 打破行业规律:小米速度再现

若小米汽车如期实现盈利,将刷新造车新势力的盈利速度纪录。

理想汽车在2023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彼时其已经长跑8年,而造车十余年的蔚来、小鹏预计会在第四季度摸到盈利的门槛,但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小米汽车之所以能快速逼近盈利点,源于其独特的三重优势:充足的资金储备、出色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独有的“人车家全生态”布局。

小米集团总体强劲的营收能为汽车持续输血。2025年Q1,小米集团总营收人民币111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超千亿;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107亿元。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小米集团的账期是99天,低于汽车行业平均付款周期170天。这种高效运作直接转化为成本优势。

同时,小米是国内唯一一家布局“人车家全生态”的车企。去年年底,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数量增至9亿台。

这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全新的想象力,比如当车辆接近家时,可以自动激活家里的智能家居。

04 打脸时刻:数据与舆论的较量

近期,有汽车博主爆料称,小米汽车上周汽车交付量达到1.2万辆,这是创新高的成绩。

在舆论一片唱衰的背景下,这样的交付数据确实令人艳羡。

一旦小米汽车用盈利或交付量等硬数据证明自己,公众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家跨界造车企业。

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曾坦言,虽然下半年有望实现单月或季度盈利,但不能忽视整体累计投入,要实现累计盈利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汽车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当前小米汽车在舆论场上面临的困境,恰恰是每一个跨界创新者都可能经历的适应期。

一位二手车商坦言:“一旦小米汽车的口碑回暖,消费者对这个车认可,我也会考虑进车。”

小米汽车正处在这样的转折点:用实打实的业绩,面对质疑,证明自己的生存能力。